top of page
ISMT_logo.webp

跨國合作【3D Soundscape 沉浸式聲場】ISMT NTNU x CCRMA Stanford x TSL C-Lab

  • 作家相片: ISMT NTNU
    ISMT NTNU
  • 4月27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小时前

講座 Lecture|音樂會 Concert |27 April 2025 |C-LAB, Taiwan Sound Lab

ree

臺師大 x 美國史丹佛電聲中心 x 臺灣聲響實驗室

《模組聲音合成工作坊成果發表 + 沉浸式聲場講座暨音樂會》


C-LAB臺灣聲響實驗室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、美國史丹佛⼤學電腦⾳樂與聲響研究中⼼(Center for Computer Research in Music and Acoustics)共同合作,藉CCRMA資深教授與系統建置總⼯程師 Fernando López-Lezcano 來台期間,於 2025年4⽉22-27⽇於C-LAB臺灣聲響實驗室執⾏「模組聲音合成工作坊」(Workshop on Modular Synthesis)成果發表與「沉浸式聲場講座暨音樂會」(3D Soundscape Lecture and Concert)。


沉浸式聲場講座《空間中的聲音:從擷取到擴散》


自電子音樂誕生以來,設計聲響空間便成為作曲的重要維度之一。從最初的四聲道、八聲道,到如今使用更多聲道來打造沉浸式的3D聲場體驗,聲音在空間中的擴散技術,至今仍不斷演進。


「長期致力於設計、建構並使用立基於 Ambisonics 的聲音系統。Ambisonics 是一種開放標準,能夠編碼完整的3D聲場。我所參與打造的空間,其中包括:「聆聽室」(the Listening Room):(22.8 聲道):完整的 3D 聲場空間,地板為網格狀,並在聽眾下方設有揚聲器;「舞台」(the Stage):一座配備 56.8 聲道的小型音樂廳;以及我們非常自豪的可攜式的演出系統「GRAIL」(32.8 聲道)。


在這次分享中,我將介紹這些系統的設計理念與實際運作方式,並談談我們正在進行的 SpHEAR 專案,這是一項運用 3D 列印技術製作 DIY 麥克風陣列,以擷取 Ambisonics 聲場的計畫。


從聲音的擷取到擴散與創作,讓我們展開一段關於「空間中的聲音」的探索之旅。」



沉浸式聲場專場音樂會《空間聲響宇宙:一段旅程 Spatial Sound Universes, a Journey》


「我最初的電子音樂創作是在立體聲中展開的。1992 年,我一頭栽進了四聲道與環繞音響的世界,從此再也沒有回頭。


這場音樂會將帶領你沉浸在多首作品所構築的聲響空間中,呈現我在空間音樂創作旅程中的各個階段——從四聲道到高階 Ambisonics,從人工虛構的聲響場域,到重現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聲學環境。演出最後,我將回到創作的根源,以即時演奏的形式,使用一台名為 Carlitos的小型模組化合成器,以及一套實時 3D Ambisonics 擴散系統,在現場空間中即時擴散聲音,呈現一段模組合成器的空間音樂實驗。」


節目內容 Program


1. 《三個夢》為四聲道 Three Dreams (1992/1993) – Quad

2. 《那潛藏且具神祕機械結構的聲音》為三階沉浸式聲場 The Hidden and Mysterious Machinery of Sound (2014/2015) – 3rd order Ambisonics

3. 《大地之歌》沉浸式聲場現場演出 Earth Songs (2011) – Ambisonics live performance

4. 《空間,聖 / 俗之間》為五階沉浸式聲場 Space, S[acred|ecular] (2014/2016) – 5th order Ambisonics

5. 《瞬時山丘》為立體聲與影像 Instant Knoll (2005) – Stereo + Video

6. 《良好調變的恐龍》為四階沉浸式聲場 The Well Modulated Dinosaur (2022/2025) – 4th order Ambisonics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